巾帼新农人邓秀峰:在土地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时代的想法和实践 |
发布时间:2019-04-08 点击次数:2632 |
巾帼新农人邓秀峰:在土地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时代的想法和实践
前言:陈进先生系知名媒体人,原供职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委员会“文化强国”课题组成员,致力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从即日起,中产委将推出“陈进在上海讲故事”栏目。第一期,陈进先生讲述是的:《巾帼新农人邓秀峰:在土地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时代的想法和实践》。
《两代人一个梦》的出版,特别是在“智种网NOVOSEED”传播后,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读者的眼球,介绍的是80 后巾帼新农人邓秀峰,继承父亲的农业梦想,她在担纲莱州市金海种业董事长前后,两代人躬耕土地的故事。邓秀峰对农业的情怀,对农民的理解,对农业现代化的不懈追求,讲农民爱讲的实话,对农业科学的挚爱……只要你是一个农业人,都会感受到金海种业这个人称“铁郎头”的分量。下面分两个部分,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她的思农情怀和她的“金海农创”绩效。 壹:思农谋深远 金海种业董事长邓秀峰说:做农业的人,总有走不完的路。从春天走到冬天,从青春走到迟暮。三十年前,父亲开始卖种子。现在,我也做了十三年了。我们比农民更关心地里的收成。农民按照土地的大小和一季的长短来计算收获,而我们的计算方式,则更大,更长远。我们更担心天灾和病害。每一户,每一亩的损失,都是在事业里划下的伤痕。 今天,大多数人谈起种地,都像在讲一个笑话。就连农民,也越来越多地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我问父亲:我们还能干多久?父亲总是说:干到这世上没有人的时候。我不太相信。我看见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高楼大厦。人们离田地越远,生活就过得越好。不然歌里为什么会唱:诗和远方的田野?难道田野必须远在天边,才像诗一样美好? 扎根在土地上的人们,离体面的生活和生活的尊严,越来越远。时代的发展,似乎与他们无关。金黄色的收获和笑脸,变得虚假和遥远。但是,土地仍然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每一个人。我们可以失去高楼大厦,可以失去城市里舒适的生活。但我们不能失去她。有一张照片,叫做“躬耕在广袤大地上的修行者”。是我的父亲、也是我、同时也是每一个农业人。 勤苦的躬耕,漫长的修行。这是我们千百年来未曾改变的姿态。父亲说,他在耕耘一个梦。那个梦里,大地散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我们在辽阔的大地上默默修行。也许要用尽一代又一代人一生的时光。但我们坚信——这片被我们躬耕的土地,终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荣耀。我们将重新找回遗失的尊严。用科技的力量,改变每一个农人的生活和未来。农业人的梦,已不再遥远。 贰:务农重实效 天空下,大地上。时间驱动节气的轮回,演绎生长的力量。每一个收获的时节,田野变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无数农业人的躬耕与坚守,在这一刻化作丰收的喜悦。金海,一个以丰收为愿景的企业,30年来秉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增收丰产的发展理念,赢得了行业和用户的尊重与信赖。科技,是金海的立身之基。她与国内外众多农科院所和大学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这让金海始终走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 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育种基地,她聚焦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她以科研中心为圆心,建设了1300余亩的科研基地。在海南,金海建有180余亩的南繁育种基地。在全国三大生态区,建立了新品种测试站点23处,用于新品种筛选对比实验。在种业黄金繁育区甘肃临泽,金海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了种子生产基地。 目前,金海拥有审定品种共计9个,销售网络覆盖以黄淮海为中心的20多个省市,玉米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000万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金海5号”,连续七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主推品种。 即将国审的玉米新金海1483,高抗倒伏,高抗玉米粗缩病,适应性广,产量高,是当下最具抗风险能力的玉米品种,即将成为种业行业的巅峰产品。金海与烟台农科院共同育成小麦新品系烟农1212,经农业部组织专家进行实打验收以828.5公斤每亩,打破了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金海建设了山东首个企业自投资的甘薯脱毒繁育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江北最大最专业的脱毒甘薯繁育基地,实现了 “脱、繁、产、储、供、销”一体化产业模式。 今天,在土地市场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时代契机下,金海重塑企业发展目标,正在实现从专业到平台,从技术到服务,从产品到品牌,从种业到农创的格局跃变之路。中国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科技,服务和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通道。以躬耕精神不懈进取的金海人,正向着更加卓越的目标,不断迈进! 嘉祥县人大主任李守华、副县长秦朝滨、办公室主任张化陨、农业局局长孙善坤、副局长田春华、种子管理站站长汪中民及圣丰种业总经理高新勇、祥丰种业总经理刘道峰组成的考察团莅临金海种业视察指导工作,莱州市人大副主任金显道及农业局领导陪同视察,公司董事长邓秀峰女士接待并陪同视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