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玉米种质创新—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
发布时间:2012-02-11 点击次数:3039 |
![]() |
“2004年到2011年中央连续8年以‘三农’为主题发布1号文件,由于中央的政策保证和农业科技支撑,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今年的一号文件进一步锁定农业科技创新,我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谈起今年的一号文件,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久然兴奋不已。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赵久然胸有成竹:“农业科技发挥增产潜力的着力点首先体现在。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良种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首要的引领与基础作用。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加快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增加总产保障有效供给的关键和核心。” 赵久然认为:“高产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辅以优化可行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来实现。我国大部分玉米品种在小面积试验条件下均可达到亩产700~800公斤,而在大面积推广中却很难达到如此高的产量水平。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品种本身的抗性和适应性外,主要是栽培措施不到位。在加强种质创新的同时还要优化集成多种抗旱节水农艺措施。另外要防止品种越区种植,推广适时晚收和促早熟防早霜等技术。” |